济南市“十四五”水务发展规划

  东部城区四库连通调水工程:起点为东湖水库和白云水库,通过管道向杜张和狼猫山水库调水,工程日最大调水量40万立方米,铺设东湖水库放水洞至1号泵站引水管道1.86公里,铺设白云水库出库涵闸至1号泵站引水管道4.18公里,新建4座加压泵站,铺设1号泵站至狼猫山水库调水管道32.06公里。

  卧虎山水库至锦绣川水库连通调水工程:起点为卧虎山水库,通过管道向锦绣川水库调水,工程日最大调水量30万立方米,铺设输水管道16.26公里,新建3座加压泵站。

  3.提升城乡供水能力。按照“宽备窄用”原则,加快构建更全面的联调联供水网体系,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快速推进供水设施建设,实施大桥、临空、济钢、党家、锦绣川等水厂建设项目,谋划太平水厂及配套设施建设,新增制水能力64万立方米/日以上,保障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济钢片区、市南部山区等重点发展区域用水需求。完成鹊华、玉清水厂改造工程,改造水厂规模40万立方米/日。实施黄河一水厂改建。完成庄科、孙村、彩石等加压站建设,新增加压能力21万立方米/日。结合片区开发工作,新建管网200公里。积极地推进供水老旧管网和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改造老旧给水管线余处。建设供水应急保障基地,提升应急供水事件处理能力。

  水厂建设:新建大桥水厂,规模20万立方米/日,主要服务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大桥组团;新建临空水厂,规模10万立方米/日,主要服务于东部城区;新建济钢水厂,规模10万立方米/日,主要服务于王舍人街道片区及东部城区;新建党家水厂,规模20万立方米/日,主要服务于党家街道片区及西部城区;新建锦绣川水厂,规模4万立方米/日,主要服务于市南部山区;完成鹊华水厂、玉清水厂改造,改造水厂规模40万立方米/日。实施黄河一水厂改建,规模20万立方米/日。

  加压站建设:完成保税南、蟠龙山、彩石、庄科、孙村、郭店、小岭村等7座加压站建设,新增加压能力21万立方米/日。

  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在十三五规划明确的设施改造移交的基础上,到2025年,新改造移交城区居民住宅二次供水设施60处。

  巩固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行动成果,不断的提高农村供水能力。结合农村发展真实的情况,实施新改建水厂、加压站项目建设,更新改造老旧供水管网,大大降低管网漏损率和供水成本。推进规模化水厂供水管网延伸,扩大集中供水覆盖范围,提高水源、水量保障。严格落实“三个责任”“三项制度”,探索推进农村供水标准化建设,健全长效管护机制,着力构建布局合理、供水保障程度高的农村居民供水安全保障体系。

  优先选择水源、管网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采取新建及改扩建水厂、铺设供水管网、安装水处理设施、信息化建设等措施,增加城乡供水一体化覆盖面积。章丘区以规划云湖水厂、圣井水源地为中心,结合加压站、连通供水管网建设,实现中北部平原区域城乡供水一体化。莱芜区以现有水厂、加压站、供水管网为基础,新建及改扩建水厂,连通延伸供水管网。

  (三)完善防洪除涝体系,增强洪涝灾害防御能力。坚持“消隐患、强弱项”的思路,按照“上拦、中疏、下泄”和蓄泄兼筹的原则,强化防洪除涝工程建设,加强完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有效防御标准内洪水、涝水,着力提升特大洪水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

  1.河道防洪治理。继续实施中小河流治理,优先解决中小河流重要河段防洪不达标、近年发生过洪涝灾害、工程损毁严重等问题。完成小清河防洪综合治理、徒骇河干流治理等工程,治理河段全部达到防洪标准,区域防洪安全明显加强。加强区县重点河流防洪治理工作,按照《山东省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实施17条(段)河道综合治理及提升工程。推进实施历城区巨野河东支流以及平阴县玉带河、锦水河、浪溪河等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工程,骨干河道重要河段全部达标,逐步提升全河段行洪能力。推进章丘城区中小型防洪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增强防洪排涝能力。

  200—3000平方公里中小河流治理:推进历城区巨野河,长清区北大沙河、南大沙河,章丘区绣江河、巨野河、杏花河,莱芜区嬴汶河雪野水库至山口村段、嬴汶河埠口至上王庄段、嬴汶河埠口至西嵬石村段、辛庄河莱芜高新区段,商河县备战河、沙河故道,平阴县汇河,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齐济河、牧马河,市南部山区锦绣川、锦阳川等列入《山东省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的17条(段)河道治理项目。

  2.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对鹊山水库等中型水库加快开展除险加固,重点采取大坝整治、防渗等工程措施,消除水库运行安全风险隐患,恢复水库调蓄能力。

  实施黑石涧水库、后峪水库、丁泉水库、龙尾水库、黑龙潭水库等80余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提高防洪除涝和蓄滞能力。建立常态化除险加固机制,按年度开展水库安全鉴定,采取除险加固或降等报废等措施,消除病险水库安全风险隐患。完善管理和工程监测设施,强化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和日常维修养护。

  3.城市排涝防涝。依照国家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的意见精神和“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有关要求,快速推进城市内涝治理工作,保障城市安全运作。到2025年,实施山体拦蓄工程,对万灵山、卧虎山、金鸡岭、千佛山、莲花山等16座山体开展山洪拦蓄工程建设;实施城市空白区雨水系统完善工程,推进科创城片区一期排水系统及泄洪沟排水系统等工程建设;实施雨水管网提升工程,对济微路、二环北路等22条道路雨水管渠进行提标改造,达到城市对应排水标准;实施积水点改造工程,对山大路、奥体中路、祝舜路、花园路、二环南路等14处道路积水点做改造;实施雨水管网检测修复工程,对主城区2500公里雨水管线开展清淤检测修复;实施内河水系治理工程,对主城区九曲截洪沟、陡沟、大涧沟、北太平河、大辛河、小汉峪沟、龙脊河、药泺河等33条河道以及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大寺河、青宁沟等河道进行拓宽改造,提升城市河道排涝能力,基本实现中等强度降雨条件下道路不积水;按照水弹性城市建设要求,完善“渗、蓄、滞、净、用、排”相关设施,提高城市雨水蓄积和洪涝灾害抗御等能力。

  “上拦”工程:实施经十路以南万灵山、卧虎山、金鸡岭、千佛山、莲花山等16座山体山洪拦蓄工程。

  “中疏”工程:实施科创城片区一期排水系统及泄洪沟等工程,完善城市空白区雨水系统;实施济微路、二环北路等22条道路雨水管渠提升改造工程,实施山大路、奥体中路、祝舜路、花园路、二环南路等14处道路积水点改造工程,实施主城区2500公里雨水管线清淤检测修复工程。

  “下泄”工程:实施主城区九曲截洪沟、陡沟、大涧沟、北太平河、大辛河、小汉峪沟、龙脊河、药泺河等33条河道以及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大寺河、青宁沟等河道拓宽改造工程。

  4.山洪沟治理。继续实施山洪灾害防治提标升级项目建设,采取修建护岸、清淤疏浚、建设排洪渠设施、防护坡脚等措施,完成积米峪、龙湾、贺小庄等3条山洪沟治理。继续实施山洪灾害监测预警提标升级,完善群测群防体系,推动山洪灾害防治体系从“有”向“好”转变,提升山洪灾害防治能力。

  5.增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建立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新机制,系统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坚持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并举,探索建立全过程、高质量、精细化管理雨水的立体防洪排涝体系。

  完善全市防汛关键部位视频监控系统、水文监测设施等信息化设施,实施水库纳雨能力分析,提升山洪灾害短临预报能力;强化全市雨水情监测系统、预报预警系统、防汛指挥调度平台、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应用,推动防洪排涝工程调度专业化、精细化。夯实抢险救灾基础,扎实做好防汛专家库、抢险物资、救灾队伍等基础工作,进一步强化应急抢险技术支撑。开展水旱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建设市级水旱灾害物资储备库,编制市管6座大中型水库洪水风险图,提升防洪调度水平。

  (四)完善污水治理体系,提高水生态文明水平。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共同推进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强化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加强河湖生态治理和水生态空间管控,提高水生态环境质量。统筹做好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相关工作,逐步形成绿水青山、秀美河湖新格局。

  1.加快污水收集处理。完善污水收集处理体系,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依照国家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总体要求,强化城市排水顶层设计,加快污水、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实施污水处理提质增效行动。

  加快污水处理厂站建设改造。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和片区建设规划,按照“满足需求、适度超前”原则,加快东、西部城区以及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有力支撑城市发展。完成雪山、彩石、董家、唐王、巨野河、临空,西部国际医学科学中心、创新谷,南部大涧沟(二期)、陡沟,北部华山北、大桥、崔寨等13座污水厂站建设,新增解决能力40万立方米/日。到2025年,中心城区污水解决能力达到180万立方米/日以上。

  推进城区排水管网提质增效。开展污水管网检测修复,应用顶管、拉管、内衬修复等非开挖技术,对病害严重的玉函路、山大路、辛西路、兴济河等管网实施先期修复,根治管网病害,实现污水纳管、清水入河。

  实施城市建成区雨污合流管网改造。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两个清零、一个提标”的总体部署和进一步加快全省城市雨污合流管网改造的要求,完善城区排水管网空白区排水设施,快速推进雨污分流工程和雨污混接点改造。到2025年,实施空白区排水设施完善工程,完成腊山水质净化厂配套管网续建工程,完善济南高新区、巨野河片区等空白区域排水管网。实施污水管网清淤检测修复工程,对主城区1915公里市政污水管线实施清淤检测修复;实施城区雨污分流工程,对腊山河分区、兴济河分区、大明湖分区、大辛河分区、巨野河分区5大分区的150.4公里合流管网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实施市政道路混接点改造工程,对主城区1971处市政道路错接混接点实施改造;实施小区合流管网及混接点改造工程,对主城区3100个小区、院落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城市建成区基本实现雨污分流。

  做好污泥处置工作。按照“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原则,快速推进城区污水处理厂污泥减量,实施污水处理厂污泥集中焚烧项目、通沟污泥处理处置项目建设,建成污水处理厂污泥运输车辆跟踪监控系统。到2025年,完成污水处理厂污泥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和4座通沟污泥处理站建设,规模以上污水处理厂污泥基本实现焚烧处置。

  提高污水处理厂运行保障能力。在城区大型污水处理厂内安装液位、流量等在线监测设备,严控污水处理厂运行水位;围绕“检修不停产”目标,结合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供电系统特点和服务范围内管网分布情况,优化污水处理厂检修方案;推进污水处理厂“双电源”供电。实施水质净化二厂至四厂、一厂至二厂(二期)等连通工程,到2025年,基本构建主城区污水处理厂相互连通体系。

  完善污水设施运营维护考核制度。优化污水处理厂运行绩效评价体系,委托专家或第三方单位对城区污水处理厂站运行管理质量和排水管网维护情况实施考核,提高排水管网与污水处理设备运行管理上的水准,推动我市污水处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厂站建设:新建雪山污水处理厂,规模0.5万立方米/日;彩石污水处理厂,规模2万立方米/日;董家污水处理厂,规模5万立方米/日;唐王污水处理厂,规模0.5万立方米/日;巨野河污水处理厂,扩建规模3万立方米/日;济南国际医学科学中心污水处理厂,规模5万立方米/日;创新谷污水处理厂,规模1.5万立方米/日;大涧沟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规模1万立方米/日;陡沟污水处理厂,规模4万立方米/日;华山北污水处理厂,规模2万立方米/日;大桥污水处理厂,规模2万立方米/日;崔寨污水处理厂,规模4万立方米/日;临空污水处理厂,规模9.5万立方米/日。共新建13座污水处理厂站,新增解决能力40万立方米/日。

  管网提质增效:完成腊山水质净化厂配套管网续建工程,完善济南高新区、巨野河片区等空白区域排水管网;完成主城区1915公里污水管网检测修复工程;完成腊山河分区、兴济河分区、大明湖分区、大辛河分区、巨野河分区5大分区150.4公里合流管线处道路错接混接点改造工程;实施3100个小区、院落雨污分流改造工程。

  污泥处置:完成污水处理厂污泥集中焚烧处置工程及4座通沟污泥处理处置项目建设。

  提高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能力。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为抓手,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按照“生态为本、注重实效、适度超前、打造亮点”的工作思路,对全市涉农镇(街道)及所属行政村、新型农村社区实施生活垃圾污水治理。

  按照“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先环境敏感区和污染严重区后一般区域”的治理原则,优先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周边村、南水北调和小清河及其支流沿线村、黄河滩区迁建安置村、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美丽乡村和美丽村居建设省级试点村、获评A级旅游景区的乡村旅游重点村、重点脱贫攻坚村等实施生活污水治理。2025年年底前,全市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比例达到60%,村庄内污水横流、乱排乱倒情况基本消除,运维管护“五有”(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机制基本建立。

  构建市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维监管平台,对已治理村庄和项目强化后期监管。分阶段、分步骤对采取分散处理就地利用方式治理的村庄开展治理标准巩固提升工作,深化治理成效。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机制。

  2.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建设。按照“安澜之河、生态之河、宜居之河、文化之河、富民之河”5大目标要求,创建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美丽幸福河湖”,着力打造大汶河、巨野河、北大沙河等11条美丽幸福河湖,重点做好防洪治理、生态治理、岸线修复、文化景观提升等工作。因地制宜、分期分批研究确定美丽幸福河湖治理模式,优先采取河道清淤疏浚、修筑堤防、建设涉水基础设施及配套构筑物等措施确保防洪安全。对规划城市建设区内的河道,结合片区开发工作开展河道综合整治,营造水清岸绿、人水和谐的滨水环境,建设亲水便民的游憩设施,打造休闲廊道,建成宜游宜赏的高质量河道。对乡村地区河道,以维系河道自然形态为主,对护岸及河道实施生态化处理,恢复、提升生物多样性,充分发挥河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11条美丽幸福河湖:徒骇河、大汶河、巨野河、浪溪河、玉带河、锦阳川、北大沙河、腊山河、兴济河、全福河、绣江河。

  3.推进河道生态治理。按照“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宜游”的总体目标,开展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实施河道疏浚、滨岸带整治修复,以河湖水系为骨架,打造蓝绿交织的生态网络。结合片区开发改造工作及河道本底条件,加强截水控流、生态治理、水源保障、岸线修复、景观功能提升等建设,突出生态理念,科学确定重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满足河道生态需水要求,实现城区主要河道常年有水。推进实施历城区韩仓河(工业北路—小清河段)、大辛河(经十路以北河段)等河道生态治理。加大湿地湖泊生态修复保护力度,改善水生态环境。继续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效果,实现河道“长治久清”。

  4.持续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重点做好市南部山区、雪野湖流域生态屏障功能维护,增强区域水源涵养能力。加强小清河、玉符河、大汶河、徒骇河等主要河流上下游及沿线生态带建设,系统实施荒山荒坡治理、植树造林、水源涵养和封沙育林等工程,有效防治水土流失。科学优化低山丘陵、山前平原、黄泛平原的生态布局,加快水土保持工程建设。

  继续推进泰沂山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实施章丘区、平阴县、市南部山区等8个区县小流域治理项目,治理面积289平方公里。实施黄泛平原风沙区水土保持工程,田山、邢家渡、胡家岸、陈孟圈取水口治理面积40平方公里。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和局部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推进实施雪野生态流域治理示范项目建设,提高土地生产力,美化人居环境。“十四五”期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0平方公里。

  依托栖龙湾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基地,开展典型监测点水土流失监测,强化水土流失治理技术支撑。以科技为先导,遵循水土流失发展规律,采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优化水土资源配置,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水平和水土资源利用效率。

  强化人为水土流失监管和生产建设项目事中事后监管,实现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管全覆盖。提高监测水平,提升监管能力,逐步健全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的综合监管体系。

  5.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快解决饮用水水源地突出环境问题,强化全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推进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措施,采取设置安全警示和隔离防护、涵养修复水源等方式,持续做好水质定期监测,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加强平原水库引水渠道沿线调水期监管;推进卧虎山、锦绣川、狼猫山、大冶、乔店、杨家横等水库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

  6.推进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坚持尊重自然、问题导向、系统治理的原则,以县域为单元、以河流水系为脉络、以村庄为节点,实施水域岸线并治、集中连片规划,统筹采取水系连通、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河湖管护、防污控污、景观人文提升等措施,按照国家、省有关要求,适时开展章丘区、历城区、商河县、莱芜区等区县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探索建立农村水系长效管护机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持河流生态健康。

  (五)完善泉水保护机制,推进“泉·城文化景观”申遗。加强泉水保护与管理,坚守泉水保护生态红线,严格管控泉水补给区和汇集出露区建设,强化泉域补给区生态修复,严格控制泉域内地下水开采,确保正常降水年份趵突泉持续喷涌。按照“中优”战略要求,加快遗产要素点综合保护工程建设,做好泉水博物馆和遗产监测系统规划建设,推进遗产保护立法工作,加快“泉·城文化景观”申遗工作。

  依法保泉。严格贯彻执行《济南市名泉保护条例》,编制《济南市名泉保护总体规划(二期)》,完善章丘区泉水保护规划,编制莱芜区、钢城区泉水保护规划,实施分区分级保护管控。针对保泉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修订完善保泉应急预案。按照“涵源至上”原则,严控泉水直接补给区、重点渗漏带、城市河道水系、城市山体等4条保泉生态红线。严格落实建设项目泉水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泉水补给区建设雨水收集入渗工程,采取“拦、蓄、滞、渗、补”等措施增加雨水入渗补给。

  科学保泉。运用先进技术开展泉水保护研究,进一步查明市区主要泉群形成的水文地质条件,市区西部、东部岩溶地下水与市区四大泉群的水力联系以及玉符河补源效果,优化地下水采补方案,为保泉供水提供科学依据。依托泉水保护地下水监测平台,及时预测预判泉水水位动态变化,统筹调配生态用水,实施科学补源。组织开展全市名泉普查核查,严格落实《关于加强名泉日常管理维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名泉动态档案,科学规范推进名泉保护管理工作。

  工程保泉。开展车脚山—太平庄、分水岭—北康而庄等重点渗漏带调查。摸清建(构)筑物底数,制定降低或减少对重点渗漏带影响的工作方案。按照分批推进的原则,优先实施补源效果显著的小岭等重点渗漏带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提高泉水补给能力。实施泉水保护地下水监测体系工程,建立系统性、科学性泉水保护管理体系。按照“整体推进、突出重点、连点成片、打造精品”的原则,开展趵突泉泉群、百脉泉泉群、白泉泉群等166处历代七十二名泉景观提升工作,实现泉池完整、简介齐全、标识统一、文化彰显、景观协调、宜赏宜游的目标,打造一系列赏泉、听泉、咏泉、品泉等泉水文化品牌。

  2.推广泉水直饮工程,加强泉水开发利用。坚持保护与开发、节约与集约并重,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新区开发建设、城市更新等工作,统一筹划泉水直饮工程,打造泉水直饮全链条产业。科学规划布设泉水直饮设施,合理确定泉水直饮价格,按照“区级申报、市级统筹、合理配建、有序实施”的思路,在全市新建和具备条件的既有居民小区、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机关、商业等)和重要公共场所(车站、公园、广场等)推广建设泉水直饮工程,发挥泉水资源最大效益,让更多市民享受优质泉水,实现“泉城人喝泉水”的夙愿。

  3.加大申遗力度,推动申遗进程。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实施“中优”战略、推进泉水申遗的工作要求,理顺申遗工作体制机制,推进泉水遗产要素点保护修复工程等硬件建设和编撰《泉城文库》等软件建设,争取在“十四五”末,基本完成泉水申遗基础要件建设工作。持续推进泉水遗产要素点本体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力求恢复我市申遗核心区历史风貌,实现还泉于民、还水于民、还景于民,建设人泉相生相亲的生态共同体,展现出千泉之城的壮美景象。规划建设泉水博物馆,展陈内容紧密贴合“泉·城文化景观”遗产史迹,全面展示其完整性和真实性,用丰富的史料和实物印证“泉·城文化景观”遗产价值。开展遗产监测系统、展示系统的规划设计和建设工作,健全遗产监测预警和巡查监管制度,对泉水遗产要素开展全面监测。深入开展遗产价值研究,完善申遗文本,委托具有成功申遗经验的高水平专家团队,进一步修订完善前期编制的申遗文本和保护规划,深入挖掘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并将保护规划融入“中优”战略规划。利用“泉·城文化景观”学术研讨会等契机,围绕泉水文化、济水文化、泉水地质、“一山一水一圣人”等专题,加强泉水领域对外交流与国际合作,推广泉水文化,不断提高泉城济南国际知名度。系统编撰出版《泉城文库》系列丛书,多角度、多形式解读“泉·城文化景观”遗产价值和文化内涵。加强泉水文化宣传,讲好泉水故事,让遗产保护理念深入人心。

  完成车脚山—太平庄、分水岭—北康而庄等13个重点渗漏带生态修复规划设计。

  (六)完善水务管理体系,加快治水能力现代化。坚持依法治水、科学管水,全面加强水务法制建设,强化涉水事物监管,深化水务管理改革,加强水务科技创新和水务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弘扬水文化,全面强化水务管理,不断提升水务治理能力。

  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将水资源管理、河湖管理、水生态保护、供排水管理等方面作为水务立法重点领域,加强对《济南市泉城文化景观管理办法》《济南市城乡水质监督办法》《济南市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办法》的立法调研和《济南市二次供水管理办法》的修订调研。积极争取立法资源,做好立法前期准备工作,力争出台一批针对性强、富有特色的涉水法规规章,充分发挥立法对水务改革发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完善执法体制机制。进一步明晰执法职责边界,加强水务部门与综合执法部门之间执法衔接程序规范化建设。加大执法日常巡查和现场执法力度,逐步实现水行政执法工作由事后查处向预防为主、防查并重转变。积极组织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和集中整治行动,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水资源、危害水生态、影响水安全等水事违法行为,从严从实从快查处各类水事违法行为,建立健全权责明确、边界清晰、程序顺畅、运转高效的水行政执法运行机制。

  强化执法监督检查。以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为抓手,认真落实新修订的《行政处罚法》和《水行政监督检查工作实施办法》,通过执法检查、案卷评查、现场督查或责任追究等方式不断加强水行政执法监督,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督查制度。

  完善矛盾化解机制。健全行政复议、行政裁决等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制度,及时研究解决职责范围内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严格落实行政应诉有关规定,坚持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积极做好各类应诉工作。

  加大水务普法力度。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围绕水务改革发展大局开展普法宣传,将法治宣传教育融入执法全过程,形成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普法格局。重点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节水宣传周”“宪法宣传月”等活动,联合学校、媒体等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水法宣传活动。

  推进“放管服”改革。在简政放权方面“做减法”,精准下放企业和群众需要的事项,坚持权责一致,同步完善配套政策措施,确保放得准、接得住;在业务监管方面“做加法”,逐步建立起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实现监管常态化、数据化、高效化;在优化服务方面 “做乘法”,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为政务服务“添翼”,持续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质量,打造好涉水政务服务软环境。

  积极深化水价综合改革。完善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探索建立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的水价形成机制,倒逼节约用水和水生态保护,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跨流域调水工程长效管护。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结合灌区节水建立合理反映农业供水成本、有利于节水和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探索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制度和节水激励机制。完善城乡供水价格形成机制,探索建立充分反映供水成本、激励提升供水质量的价格形成和动态调整机制。推行区域综合水价制度,构建多水源供水管理平台,完善区域供水工程体系,实施综合水价政策。因地制宜、科学测算,健全农村用水收费制度。积极探索水权交易流转方式,通过价格调节优化水资源配置和用水结构,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中的作用,使水权水市场成为解决水问题、化解水矛盾、实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动力。

  积极探索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破坏、谁补偿,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推动建立水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区域协作机制和流域上下游不同区域生态补偿协商机制。制订和落实与水有关的生态环境保护收费制度。健全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占用水务设施和水域等补偿制度,建立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河、湖、库上游地区的补偿机制。

  扎实推进全市供排水“一张网”改革。统筹整合全市原水、供水、排水和再生水等涉水资源,构建一个主管部门、一个实施主体、全市“一张网”供排一体运营管理体系,形成“以水养水、滚动发展”的水务资产良性运营体系,提升融资能力和水平,降低运营成本,减轻财政压力,提高管理效能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从源头到终端、从建设到运营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供水安全和排水通畅,消除城市内涝,打造优美的水生态环境。

  强化水务工程建设监管。健全水务市场监管机制,推进水务工程运行管理制度化和技术标准化。强化水务行业监督考核机制和标准化建设,做到“有人员管、有制度管、有设备管、有资金管”,以考促管、以考促改,督促各级履职尽责。创新水务工程管理模式,采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引入市场和社会力量承担水务公共服务。探索全领域用水、节水、排水奖惩机制。

  加强水务工程运维管理。以创建国家级水管单位为目标,加大工程维修养护运行投入,推行管养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工程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探索推行物业化管理,把现代技术手段运用到管理服务中,提高智慧化水平。以实现水利工程安全生产标准化为目标,加强管理范围内围网、监控设施等安全设施建设。

  提升水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各类风险源排查防控,完善水安全风险识别和监测预警体系。针对水安全突发事件、主要风险等,依法组织制定总体和相关专项应急预案。健全水安全重大风险应急工作机制,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持续强化水利安全生产责任、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预案管理、标准化5个体系,提升水利安全生产治理能力。

  完善河湖长制管护机制。在现有河湖长制工作、组织体系的基础上,严格落实河湖长巡查制度,强化河湖管护责任,持续推动河湖长制从“全面建立”向“全面见效”转变。强化监督检查,严格落实河湖长制考核制度。实施河湖水域岸线空间动态监测,强化水域、岸线空间管控与保护,加强主要河湖重点断面生态流量管控。

  加大排水许可管理力度。制定排水许可管理工作方案,建立监督检查制度,深入推进排水许可管理。对于达标排水企业,依法发放排水许可证,纳入日常监督监测,建立排水监测档案。对超标排水企业,根据专家评估论证意见,督促整改或责令退出。

  做好库区移民扶持保障。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聚焦移民发展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散居移民基础设施,实施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人居环境整改治理。全面抓好政策落实,确保移民资金及时发放到位。科学合理安排实施各类水库移民项目,确保年度计划任务按时完成。

  4.强化智慧水务监管能力。整合现有水利信息化资源,构建水务信息立体采集感知体系,推进实施工程带信息化。建设智慧排水监管平台,充分利用政务云系统、大数据技术以及“智慧水务”“济南环境”系统相关硬件资源,完成“智慧排水”工程,构建排水设施地理信息系统(GIS),建成城市“排水设施一张网”,实现排水行业管理智慧化。构建县级供水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快推进农村智能水表改造,建立水厂自检、县级水质检测中心巡检抽检和市级水质监督的水质安全保障体系。健全农村饮水安全行政监管体系,积极推行农村供水专业化运行管理。运用卫星遥感、大数据等现代化手段,强化水土保持监管。

  提升水务水质监测能力。建设城乡水务水质监测预警业务化平台,升级改造水质检测试验室及检测设备,全面提升监测能力。加强供排水厂、站、网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研究构建城市水系统高质量发展技术指标体系,推动组建黄河流域水务产业技术联盟,加快水务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

  5.加强水务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统筹推进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水旱灾害防御、河湖管理、水利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等方面的人才队伍建设力度,重点实施创新团队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青年后备人才培养、能力素质培训提升等工程,培养一批具有科研能力的优秀人才。以多种方式开展队伍专业能力提升培训,扩大培训覆盖面,丰富培训内容和形式,提升水务队伍推进创新发展、融合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相关能力。

  6.大力弘扬水文化。完善水文化理论体系,注重在水工程规划中融入文化元素。加强水务文物、史料收集整理和保护工作,加强对泉城文化景观遗产的科学利用,大力挖掘弘扬传承黄河、泉水等优秀水文化,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泉水故事。注重挖掘阐发沿河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保护及传扬流域遗产,打造与生态环境、历史风貌和文化底色相协调的景观及设施,展现特色文化。

  (一)环境影响分析。本规划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充分体现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规划服务于我市战略定位和发展要求,符合国家、省、市批复的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等各项重大规划,是推动全市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设造福人民的美丽幸福河湖的重要举措。规划实施对生态环境总体提升是有利的,通过采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源及供水工程建设、防洪除涝工程建设、污水治理和水生态保护、水土保持治理等措施,可有效提升全市水源涵养能力、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重要河湖断面生态流量保证程度将进一步提高,水土流失状况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规划实施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水源工程、水资源配置工程、防洪工程、城市排水、污水治理等工程建设运行方面,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陆域水循环过程、河湖水文情势以及生态环境;水库及河道拦蓄工程蓄水可能产生滑坡塌岸现象,并可能对自然景观和文物、水生生物栖息繁衍环境、生物多样性等产生影响;灌区节水改造后退水水量、渗漏水量的减少,可能对灌区盐分平衡造成一定影响,灌区扩建和取水可能导致河流和地下水循环状况改变,造成土壤潜育化和次生盐碱化等问题。通过严格落实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采取相应对策措施后,规划实施产生的不利环境影响总体可控。

  (二)环境保护措施。依法加强相关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前期工作,强化相应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并根据生态环境对项目实施的反馈情况及时优化调整实施方式,对工程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实行全过程监管,最大程度消除不利影响。

  加强流域和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减少水资源不合理消耗,逐步退还挤占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和超采地下水。水资源配置要尽可能保障河流基本生态环境用水要求,水资源开发要高度重视对河流生态环境和地下水系统的保护,水资源利用要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加快建立全社会水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体系,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持续开展流域和区域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要素监测与跟踪评价,逐步摸清水生态环境状况、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和潜在风险等,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重大项目实施提供决策依据。

  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严格执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加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强化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和“三同时”管理制度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要将加快水务改革发展、保障水安全作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的重要举措,认真落实各项任务,确保工作成效。要细化目标责任分解,逐个环节、逐个岗位落实责任,建立水务工作经常化调度机制和议事决策机制,定期研究解决事关水务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切实发挥政府对水务改革发展的主导作用。

  (二)部门联动配合。建立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及时协调解决水务改革发展工作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各级水务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主动履职尽责,着力抓好水资源管理、重点工程建设、水务建管体制改革等各项工作。各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自身职能,在行政审批、落实用地计划指标、联合执法、奖惩考核、政策支持等方面制定有力措施,积极推动水务改革发展。

  (三)加快项目落地。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及防洪除涝、供排水、水土保持、节水、名泉景观提升等专项规划,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科学制定项目实施计划,明确规划确定的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举措的责任主体和进度要求。扎实推进规划内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超前谋划、统筹推进,坚持高标准规划设计,严格按程序组织审查审批,按计划有序推进项目实施。

  (四)完善投入机制。建立政府引导、地方为主、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筹资机制,用足用好国家、省支持政策,积极争取中央及省级资金支持,有效整合地方财政资金,严格落实地方公共财政资金投入。拓宽投融资渠道,创造良好投资环境,促进供水、污水处理等具备一定收益能力的项目按规定建立市场化融资机制。

  (五)提升科技水平。研究全市水务科技发展方向和需求,以工程带动科研,与有关院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交流。坚持以技术创新驱动水务行业高质量发展,积极使用技术成熟的先进工艺设备,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手段提高水务工程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六)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介,深入开展舆论宣传引导,及时报道全市水务改革发展取得的新进展、新经验,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水患意识、节水意识和水资源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水务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采取督查、评估、考核验收等方式,对重点水务工作完成情况实施督查,督查情况由市水务局定期通报,确保“十四五”规划明确的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到位。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据天眼查消息显示,陕西水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已于2023年11月17日注册登记成立,注册资本200亿元,法定代表人为殷伟民,注册地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经开区红旗路2206号陕西水务大厦26层。经查,注册地址与陕西省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注册地址一致。陕西水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一般项目:水资源管

  8月2日上午,按照市属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工作部署,由哈尔滨供水集团和哈尔滨排水集团划入重组的哈尔滨水务发展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迈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哈尔滨市政府副市长谭乐伟、市国资委主任许庄、水务发展建设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共同为哈尔滨水

  6月2日,中节能铁汉与滨州水务发展集团在深圳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滨州市委副书记、市长李春田,中节能铁汉联席董事长刘水出席仪式并见签。中节能铁汉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梁锋,滨州水务发展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董建忠代表双方签约。中节能铁汉副总经理杨凯华(挂任)主持签约仪式。刘水

  3月16日,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大同市城市管理局晋能控股集团六座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厂(站)特许经营项目的结果公告,中标供应商为中节能水务发展有限公司,年委托运营费为3895万元,单价为1.9168元/m。晋能控股集团六座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厂(站)特许经营项目为存量项目,包括六座生活垃圾污水处理厂,分别为晋能控股

  10月31日,南水北调(定安)水务发展有限公司揭牌成立,标志着定安县委、县政府和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水务公司的合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也标志着定安在“六水共治”攻坚战中,为改善水环境、加快城市供水一体化、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等方面迈出坚实的一步。县委书记刘峰松,县委副书记、县长冯云飞,省治水

  7月7日,水发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在山东产权交易中心挂牌转让其所持有的莱阳水务发展有限公司80%国有股权及7749.9999万元债权,转让底价为7,750万元。

  5月16日,晋城市正源水务发展有限公司污水处理提标扩容项目(3.5万吨扩建部分)设备采购十大标段中标结果公示。详情如下:第一标段:潜水设备中标人山西青洋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中标价格6346156.92元第二标段:电气设备中标人四川万控电气成套有限公司中标价格1186000.00元第三标段:悬浮风机中标人河北金

  近日,《宝安区水务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经区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同意后正式印发。据悉,《规划》共六个章节,总结了宝安区水务“十三五”期间发展成效及其短板,分析了“十四五”时期水务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挑战,并提出“十四五”期间区水务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是“

  4月2日,深圳市水务局正式公开发布《深圳市水务发展“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水务发展围绕发展目标展开,也就是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水经济“六水共治”。要主动服务全市30多个重点发展片区,提升水务规划、设计、建设、运维全过程规划与建设能力和管理能力,为2035年全面实现

  广州市水务局印发《广州市水务发展“十四五”规划》,广州市将构筑“四源共济、六网联动、安全优质”的供水保障网、“千涌通百川、三江护安澜”的洪涝安全网、“单元达标、厂网一体、安全高效”污水治理网、“优水入万户、碧水绕村流”的水美乡村网、“健康和谐、水清岸绿”的生态碧道网、“一网统管、

  近日,武汉市水务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规划》确立了武汉水务发展“十四五”总体目标:统筹五水,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把水优势变为发展优势和竞争胜势,全市防洪、排涝、供水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水环境水生态得到明显改善,城乡水体综合功能稳步提升,水治理能力逐步完善,成为长

  12月15日,湖北荆州市中心城区水环境系统治理三年行动项目建设计划一期工程总承包公开招标,合同估算价94829.75万元,计划工期365日历天。项目招标人为荆州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管理中心,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一)管线普查:完成已普查区域的查漏补缺,水环境、旧城改造等已实施项目的更新,排口溯源排查,

  北极星水处理网获悉,太和县人民政府公示太和县马集镇工业聚集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及配套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意见,项目总投资38140.92万元,处理规模为工业废水2000立方米/天。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公示如下:太和县马集镇人民政府:你单位报来《

  12月7日,云南文山市14个乡(镇)集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EPC总承包招标,本项目总投资22201.11万元,其中本次招标建安工程费用约16598.10万元。本项目主要在文山市14个乡(镇)集镇区新建污水处理站及污水收集管网,按照远期规划进行设计远期总处理规模27400m3/d,本次实施近一期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

  12月5日,湖北天门市城北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厂外污水收集管网工程EPC项目定标结果公布,中标人为湖北兴达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盛弘宇建设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体,中标价:1.设计费为财政评审审定后的金额;2.工程费为19026.588万元。项目新建污水厂进水主管DN1000-1500,长约6.6km;新建管网DN400-1000,

  12月6日,茅塔河流域上游农村分布式小型化微动力无动力生活污水收集治理项目总承包(EPC)招标,预算金额4800万元,新增5-30吨/天的污水处理设施25套;新建各类污水管道共计27.047公里,各类污水检查井1126座,接户小方井340座,化粪池132座,农家乐隔油池14座。茅塔河流域上游农村分布式小型化微动力无

  北极星水处理网获悉,11月30日,湖北黄石市长乐山工业污水处理厂配套污水收集管网建设项目(EPC)招标,预算金额2369.61万元,本项目拟新建长乐山工业污水处理厂配套污水收集管网约9.4千米,其中压力管道7050米,重力管道2350米;设立阀门井、排气阀、排水湿井、排水检查井、消能井等管道附属构筑物;

  北极星水处理网获悉,贵州省贵定县昌明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勘察、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EPC)招标,合同估算价约21654万人民币,计划工期1080天。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在贵定县昌明经济开发区新建1座昌明工业污水处理厂和1座工业污水预处理中心。昌明工业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20000m/d,工业污

  11月24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发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605号建议的答复,就“关于加大农村污水收集治理资金支持的建议”予以答复。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第605号建议的答复代表提案者:都晓华会议届次: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建议提案标题:关于加大农村污水收集

  11月13日,首创环保发布公告,公司以“F+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O”模式实施古雷开发区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工程(二期)工程总承包及运维一体化(二次)项目。工程合同额为54,058万元,项目建设期3年,运营期27年。公司与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市政院”)组成的联合体

  11月9日,漳州市工程项目交易中心发布漳州市高新区农村污水管网提质增效工程施工及运营招标公告,项目主要是对高新区部分镇区实施污水收集及处理,涉及3个镇区的47个行政村、1个农场以及3个作区。工程新建污水处理站2座,总处理规模为230m3/d,敷设污水收集与处理管网总长度约522.5公里(DN80-DN300);

  11月7日,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布了垦利区“十四五”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项目工程总承包(EPC)中标结果公示,中标人为东营市垦利区水利工程公司(牵头人)、山东正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联合体成员),报价为设计报价980000元,工程施工降造率3.1%。本次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范围为东营市垦利区各

  2023年12月14日,济南市槐荫区城市管理局环境卫生管护中心道路保洁服务项目公开招标,预算金额1.5亿元,服务期1年。济南市槐荫区城市管理局济南市槐荫区城市管理局环境卫生管护中心道路保洁服务项目公开招标公告项目概况:济南市槐荫区城市管理局环境卫生管护中心道路保洁服务项目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

  北极星储能网获悉,12月11日,济南能源鹊山独立储能电站项目一期储能系统招标,招标预算1.7亿元,合单价0.85元/Wh,招标人为济南能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是济南能源集团全资子公司。据悉,济南能源鹊山独立储能电站一期项目位于济南市天桥区鹊山,项目规模为100MW/200MWh。招标要求投标人应具有电

  12月11日,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项目实施主体采购公布中标结果,中标供应商为济南南美城乡发展有限公司。项目由实施主体负责整体项目的融资、投资、项目建设、运营管理等全过程工作。项目范围为仲宫街道、柳埠街道,重点集中在以省道103旅游公路为核心的沿线地带,打造南部山

  北极星环卫网获悉,12月1日,济南市市中区环境卫生管护中心发布2023年11(至)12月政府采购意向,计划2023年12月采购环卫保洁市场化(公厕保洁管理)服务采购项目、环卫保洁市场化(道路保洁、垃圾收运)服务采购项目,两个项目预算总额44188.17万元,服务期均为3年。详情如下:(一)项目名称:环卫保

  11月24日,山东济南迎来大风降温天气。一早,济南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监测指挥班班长谭苏君应用“低压监测大脑”配网运行热力图查看了供区3.1万台变压器负荷情况,配电自动化班班长徐欣则登录“中压控制中枢”配电自动化系统实时了解2354条10千伏线路的运行情况。当天,济南电网运行状况良好。该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11月28日,济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等部门印发《济南市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到到2025年,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到2030年达到10%。因地制宜推广污水源、土壤源、空气源等热泵供暖供冷技术。积极地推进清洁能源供暖,充分挖掘发电、钢铁、化工、污水处理等

  日前,据山东产权交易中心披露信息显示,济高科技产业有限公司(简称“济高科技”)拟将所持山东赛克赛斯氢能源有限公司(简称“赛克赛斯”)2.81%的股份全部挂牌转让,挂牌底价为6195万元,按底价计算,赛克赛斯的估值达21.99亿元。济高科技为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全资孙公司。据

  北极星水处理网获悉,济南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项目二期二标段、三标段施工总承包招标,项目投资金额为89249.60万,其中本次招标合同估算价为65000万,建设内容有:二标段:包括但不限于项目二期二标段厂房建设、废水处理、蒸汽盐酸管道管廊、废水收集管廊、园区管网道路及配套设施等(具体内容详

  北极星环卫网获悉,11月16日,济南市历城区环境卫生管护中心发布2023年11月(至)12月政府采购意向,计划12月采购济南市环境卫生管护中心2024-2027年度道路保洁等环境卫生服务项目,预算金额8000万元。2024-2027年度道路保洁等环境卫生服务项目共分为八大项,这中间还包括:一、道路保洁项目要求完成,洒:机

  11月15日,章丘第一、二、三污水处理厂污泥集中焚烧处置服务项目中标公告发布,中标供应商为济南绿动环保有限公司,中标价1553.4400万元。济南市章丘区城乡水务局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城乡水务局章丘第一、二、三污水处理厂污泥集中焚烧处置服务项目中标公告济南市章丘区城乡水务局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城

  近日,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6部门联合印发《济南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根据《实施方案》,到2025年,济南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取得积极成效。源头协同防控体系初步建立,重点领域协同增效取得明显进展,环境治理协同控制能力有效提升,园区、企业减污降碳协